近期,福建省莆田市某小学公布的一篇针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宣传稿件引起了广泛的公众关注。部分网民对此提出疑问,指出文章附带的实地拍摄照片中,这名贫困学生的家庭环境显得相当奢华,与其所描述的贫困状况不符。
7月2日,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对外正式发布《关于网络传播我校慰问学生照片的说明》,对此事作出回应。
上述说明提到,7月1日,学校举办了暑期家访和慰问活动。在访问学生林某某之前,班主任与他的母亲进行了电话交流,得知该学生正在舅舅家度假。于是,班主任与林某某的母亲商量后,决定直接前往舅舅家进行家访和慰问。网上流传的照片显示,这是现场人员用手机拍摄的家访慰问场景。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在声明中指出,这名学生的家庭确实是农村低保户,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其母亲务农所得。他们日常与母亲、哥哥和姐姐一同居住在廉租房内。由于涉及未成年人的隐私,其他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宜对外公布。
学校明确表示,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子,确保家庭背景不会成为影响教育机会的因素。对于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学校将全力以赴,依照法律法规,提供必要的援助。同时,我们诚挚地呼吁社会各界,包括广大网友,与学校携手,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在此之前,相关文章的截图已经在网络空间广泛流传,随后已有多家媒体介入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的一位工作人员于7月2日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他同样留意到了那篇文章中提到的状况。实际上,学校所慰问的学生并非贫困生,而是一名“特殊学生”。他提到,“可能是文章中出现了误解,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当天,记者联系了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相关情况。照片中所示地点为该学生外婆的住所,并非其个人住宅。此外,该学生符合贫困生条件。如需了解详细情况,请与北岸经开区宣传股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