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禁食令引热议!连喝口水都不行?南京为何如此苛刻?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在10号线地铁车厢内,一位女性乘客右手套着塑料材质的手套,左手紧握着一袋沉重的食品,在这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南京地铁内喝水不再罚款了,她始终在不停地进食。

自七月起,南京地铁正式推行了一项严禁在车厢内饮食的新规定,无论是散发着强烈气味的韭菜盒子,亦或是无色无味的矿泉水,均被纳入了禁止食用的范畴。违反此规定者,将面临警告或被处以20至100元不等的罚款。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这无疑是地铁历史上最为严格的禁食规定。

乘坐地铁时连喝一口水都不允许吗?南京为何会颁布这样看似严格的“禁食规定”?负责该新规制定工作的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相关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这项看似严厉的规定,实际上拥有着坚实的民众支持基础。

国内5大地铁城市,唯南京“禁食令”最严

自2005年南京地铁投入运营以来,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于2008年7月出台了一部名为《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法规(以下简称“旧《条例》”),并于2009年起正式施行。然而,在该旧《条例》中,并未对乘客在地铁车厢内饮食的行为进行相关规定。

2014年4月出台并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简称“新《条例》”)对“地铁车厢内饮食”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新修订的《条例》在第三十八条第六款明确指出,列车车厢内不得进行饮食活动;而在第五十八条中,对于违反此规定的个人,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可以给予警告或处以20元至100元不等的罚款。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办公室的主任钟连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在旧法规实施期间,地铁内的饮食问题就已显现,“我们收到了市民的反馈南京地铁内喝水不再罚款了,提到车厢内韭菜盒子的气味相当浓烈,他们期望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关注”。

南京地铁的进步使得市民,尤其是上班族,对地铁的依赖程度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在地铁内进食”、“携带自行车”、“携带有宠物”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乘客在追求个人便利的同时,可能对其他乘客造成了不便”。

地铁饮食是否应受到严格管理的议题,始终是南京以及其他地铁城市的管理团队和决策者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然而,相较于南京的严格规定,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饮食管理措施则显得宽松得多。

例如,在2013年4月,《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指出“车站与车厢内不得进食”,然而到了同年6月的法规说明会上,此规定已被取消。相关部门解释称,判断是否进食存在一定难度,而实际执行力度也相当有限。因此,“列车车厢内禁止饮食”的内容最终以行为准则的形式被纳入《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广州市于2008年颁布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并未将地铁内的饮食行为纳入禁止事项。然而,到了2009年,广州地铁推出的《广州地铁乘坐守则》则明确指出,乘客在列车上是不允许进食的。尽管如此,针对乘客违反此规定的情形,该守则并未设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与广州情形相仿,《深圳地铁乘客行为规范》规定乘客不得在车站或地铁车厢内进食,然而,深圳方面尚未制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2014年2月,《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询意见,其中关于“地铁禁食”的规定引起了广泛的公众讨论。然而,在随后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稿本中,这一“禁食”规定已被删除。

南京曾做问卷调查,超7成受访者支持“禁食”

然而,决策者认为,南京对地铁饮食实施严格管理的新规定,并非是相关部门仅凭一时冲动制定的,而是建立在广泛的民众支持之上。据悉,在2013年6月新《条例》开始制定阶段,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便委托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就“是否禁止饮食、是否准许折叠自行车进入车站、如何处罚逃票行为”等问题,进行了一项为期10天的随机性问卷调查。在3000份有效样本中,超过七成受访者(具体占比为71.33%)明确表示反对在地铁站内进行饮食活动,有22.3%的人持开放态度,认为可以在地铁站内饮食,而仅有6.63%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确定。

南京地铁内喝水不再罚款了_南京地铁禁食令_南京地铁饮食规定

为了更广泛地吸纳公众声音,2013年年末,南京市法制办公室再次组织了立法听证会,此次会议吸引了11位听证代表以及30位旁听者共同就南京地铁是否应当禁止饮食展开讨论。

2014年3月下旬,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派遣了专门的调查人员,他们前往了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目的是对新《条例》中关于安检和禁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满足70%多人的利益,也不忽视20%的人

据相关报道,南京市政府最初提交的草案中明确指出“地铁车厢以及收费区域不得进食”。然而,在后续的修订版本中,这一禁食规定被调整为仅限于“车厢内禁止饮食”,而原先关于付费区禁食的规定已被取消,从而使得禁止进食的区域范围得到了缩减。

乘客们对饮食有特定的需求,尤其是年轻乘客们,在保障超过七成乘客的利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占比约两成的乘客。为了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必须寻求最大的共同点。钟连勇向澎湃新闻表示,尽管新《条例》禁止在列车车厢内进食,但车站内则不受此限制,“一旦走出车厢,饮食问题便能迅速解决”。

面对关于“禁止饮食是否侵犯乘客个人权利”的疑问,钟连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制定法律旨在维护大多数人的权益,你的个人权利不应损害他人的利益或个人权利。”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之声,钟连勇表示这属常见情况,“新出台的任何规定都会引发各种意见,关键在于哪种意见占据上风”。

事实上,澎湃新闻的记者经过观察发现,南京地铁实施的“禁食规定”在执行层面并非完全严格,而是留有一定的、更加人性化的灵活执法余地。例如,当执法人员发现乘客在进食时,他们可能会进行劝阻,但只有在乘客多次不听劝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处以罚款。

世界地铁禁食令一览,新加坡最高罚2500元

新加坡虽然依旧保留着“鞭刑”这一惩罚方式,但对于地铁内的饮食管理却极为严格,不仅矿泉水和瓶装饮品被明令禁止,就连糖果等食品也不得携带食用。

自2009年7月份开始,新加坡加大了对地铁内饮食行为的打击力度,每日均有工作人员在车厢内进行巡查,对于违反禁食规定的乘客,现场即会予以罚款,罚款金额介于30至500新加坡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在150到2500元。

与此情形相仿,香港地铁实施了禁食规定。根据香港铁路的相关条例,禁止任何人在港铁的收费区域内进食,违反此规定者,最高可能面临2000港币(约合1600人民币)的罚款。

港铁不仅依靠罚款手段来规范乘客行为,还在提升乘客对“地铁禁食”的认识上下了功夫。2012年,港铁推出了名为“忍者”的立体公仔,旨在号召乘客在地铁中克制自己的饮食冲动。

2012年开春之际,一位来自大陆的游客在香港地铁进食,此行为激起了香港民众与大陆游客之间的争执,随后,围绕公共道德、个人素质以及歧视等议题的广泛讨论随之展开。

在英国这个地铁历史相当久远的国家,并未设立禁止在地铁内进食的规定。伦敦地铁曾倡导“不要在地铁车厢内食用有强烈气味的食物”,然而,在地铁里享用煎饼果子这样的食物,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这与欧洲地区的通行做法一致,地铁内进食并未受到法律的明确限制,主要还是依赖于乘客在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

在饮酒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存在——2011年,德国汉堡市的公共交通协会颁布了“禁酒令”,规定乘客可以携带未开封的酒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然而,如果在车辆行驶途中饮酒,将会面临40欧元的罚款(约合人民币334元)。然而,在英美等国家,公共场合饮酒是被严格禁止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XML地图
友情链接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 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